那个捡垃圾的小男孩~_新闻资讯—习冠教育

[ 登录 ] | [ 注册 ] |

那个捡垃圾的小男孩~

发表时间:2019-08-09 作者:智新超越 浏览量:834 二维码
扫码本文二维码



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;

能勤能俭,永不贫贱。

——曾国藩



看着一张张藏不住开心的脸,我们去哪了?对,第11期灵商中级快乐成长营又去采风了——“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公园”。



一进去就看到家风长廊,“讲文明,敬长辈,传家训,立家规……”

对中国人来说,有家就有家风。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、家谱,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,家规、家教形式不同,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。


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曰: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,说明“俭”和“侈”的必然性,“俭能立名,侈必自败”。


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亦崇俭:“静以修身、俭以养德”。


我们的小学员若有所思地看着辛勤劳作的伯伯们,脑海里一遍又又一遍的回想起每日的就餐宣言:“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。



这是一位退休的共产党员,为守护这片净土,默默地当志愿者长达14年之久。我们的小学员看着老奶奶捡起他们随手扔的水瓶放进垃圾桶,冲我一笑默默地捡起刚丢在地上的卫生纸……好家风,言传不如身教。



小孩走到哪,妈妈就在身后,生怕他热,生怕他摔……

当父母老去的时候,你是否愿意跟他们呵护你一样去照顾他们?

国风之本在家风,家风之本又在孝道。儒家向来认为,老吾老及人之老,亲亲而后仁民,故孝道乃百善之先,人伦之始,德业之基。


每个家,都有家训、家规、家风,俗话说得好:无规矩不成方圆: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,好的家训、家规、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,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!

相信灵中的小学员们都有双发现美得眼睛,无论在草丛里、树林里、长廊上,不管趴着、蹲着、坐着,落笔亦成诗,抬头便践行。



《韩非子》也曾记载: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。其母曰:“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”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妻止之:“特与婴儿戏耳。”曾子曰:“婴儿非与戏也。婴儿非有知也,听父母之教。今子欺之,是教子欺也,非以成教也。”遂烹彘。


说的是曾参妻携子到市场,其子啼哭,母说归后为子杀猪。归后,见曾参正要捕猪杀之,妻止之,说与儿戏言,曾参认为不能失信于子,终杀猪以取信。

君子待人以诚为本,因有诚而有信。君子一言既出,必定驷马难追。


家风、家训、家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,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,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、传统习惯、为人之道、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,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。


走进家风长廊,愿你们“尊道德、守诚信、敬长辈、讲文明……”

俗话说: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规”。好的家风,可以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,能让我们健康成长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。良好的家风,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,这是民族兴旺发达,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。


我们是灵商中级快乐成长营

家风好习惯是我们的宗旨。

扫下方二维码,了解报名详情!